2020年10月29日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医体融合,预防卒中”。关于卒中,俗称“中风”,卒中已经成为成人致残第一位的病因。其实,大多数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重点是要有预防意识。
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吸烟、心脏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因素,高龄、伴有脑卒中既往史或脑卒中家族史的人,患脑卒中的风险也将明显增加。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危险因素,容易被忽视,那就是“睡眠障碍”,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简称OSA)。2011年美国心脏及卒中协会已将睡眠呼吸障碍列为卒中一级预防的危险因素[1]。
什么是卒中?什么是OSA?
当大脑中的血管出现栓塞或破裂出血时就会发生卒中。没有血液和氧气供应,缺血部分的脑组织就会出现坏死。坏死脑组织支配的躯体部分就会出现功能异常。
卒中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行走不稳、剧烈头疼、意识障碍等。
OSA的主要特点是夜间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呼吸暂停及低通气。
通畅的气道 阻塞的气道
从而产生反复间歇性低氧、反复觉醒、睡眠结构异常及效率降低、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等症状。OSA可谓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
早在1991年就有研究表明[2],卒中患者睡眠呼吸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有充分证据显示,50%-70%卒中患者存在与睡眠相关的呼吸障碍,其中90%患者为OSA。卒中合并OSA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住院及康复时间长,卒中再发及病死率增加。
OSA是如何诱发卒中的?
OSA患者睡眠时会反复出现上气道狭窄或阻塞,这种情况每晚可能发生多达数百次,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导致间歇性低氧和高碳酸血症,使呼吸中枢对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敏感性下降,脑血管自动调节受损。
同时,OSA患者由于睡眠期间低氧和二氧化碳升高,导致呼吸努力增加,进而引起觉醒、微觉醒、睡眠片段化、睡眠剥夺,导致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这种情况尤其会发生在快眼动(REM)睡眠期。
然而,REM睡眠期是脑部血流及氧需求量最高的时期。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血流急速变化,加速血管损害。当发展至不可逆阶段时,最终导致脑部血循环中断,发生卒中[3]。
如何预防和治疗OSA以预防卒中?
01. 改变生活方式:如减肥、仰卧位调整为侧卧位。生活习惯的干预,如戒烟酒和慎用镇静催眠药。
02.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即睡眠呼吸机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获得众多临床指南的认可,而且是无创伤性的。治疗原理是通过正压通气,向气道输送“空气支架”,把塌陷或阻塞的气道撑开,保持气道通畅。
CPAP治疗为卒中合并OSA患者一线治疗方法,尤其是中、重度OSA患者。大量研究证明[3],CPAP治疗能减轻卒中伴OSA患者的急性期脑损伤,缩短住院日,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减少死亡及卒中再发,改善主观感觉及夜间血氧和血压,同时也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精神错乱和认知功能。
卒中,就像你体内的一颗炸弹,只是你不知道它何时会被引爆。这个被称为“人类健康头号杀手”的魔鬼,可能就在你沉睡的时候摩拳擦掌,等你一放松警惕,它就“引爆炸弹”。如果你发现身边人有OSA或卒中的相关症状出现,请别犹豫,提醒ta积极预防、尽早诊断、及时治疗!